茶文化發源於中國,普遍認爲茶樹發源於四川或雲南,歷史上是中國南方,日本,東南亞北部,朝鮮半島南部等濕潤丘陵地區的主要經濟作物。
九經本無「茶」字,前三世紀才出現茶葉相關的記載。
「茶葉」一字最早的書面記載是西漢王褒的《僮約》,提到了「武都買荼」、「烹荼盡具」。
荼是茶一字的早期寫法,當時以「荼」表草藥或滋養品。
漢陽陵中發現小葉種茶樹的嫩芽,但或許是作為蔬菜下飯。至少從三國、兩晉、南北朝起,中國已有喝茶的風氣。
日式茶道
日本或經遣唐使傳入,天平元年已有天皇賜茶禮俗,最澄帶回茶樹種子種植在比叡山。
國風文化時期飲茶文化一度沒落,榮西推廣後才復興,但只蒸青、點茶,不研膏,發展成抹茶。日人又從明朝學了沖泡飲茶,結合成今日煎茶。
英式下午茶
十七世紀時,茶被帶進歐洲,隨後傳遍世界。
凱薩琳王后1662年嫁給查理二世後,帶動整個英國貴族社會的飲茶習慣。近代的下午茶發展自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式下午茶(afternoon tea)。讓女僕準備了少量的吐司、奶油和紅茶。這種簡便的飲食方式很快就成爲了英國貴族們打發下午時光的一種絕佳方式。
印度拉茶
拉茶又稱為印度拉茶,為奶茶的一種,是馬來西亞的茶飲,印度本土並沒有。
拉茶起源自移民至馬來半島的印度人,現在香港、台灣、泰國等東南也地區均有此類飲料。
拉茶是用兩個杯子遠距離倒來倒去,看似拉來拉去,故名「拉茶」,「拉」得越長,泡沫越多,味道就會好,